2020年12月21日,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、中共四川省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、四川省扶貧開發局聯合印發了《關于給予全省事業單位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記大功的決定》,59名個人和53個集體榜上有名,這其中,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喜獲“集體記大功”榮譽。

2015年,宜賓職院從省委教育工委處接下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:對口幫扶屏山縣鴨池鄉隆興村、雷波縣馬史洛村、普格縣五道箐鄉洛果村,從此開啟了“教育扶貧、技能扶貧”的征途。

有志者事競成,學院黨委高度重視,全院上下形成合力,充分發揮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優勢,以“綠色農業”打開了定點幫扶工作的關鍵入口,在人力、物力和財力上全力支持,先后派駐13名干部駐村、成立5支專家隊伍技術指導、累計安排570萬元自有資金、數批次開展各種職業培訓……學院用實際行動讓少數民族地區同胞們的生活富裕起來,為全省脫貧攻堅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。
發展產業規劃 引領專家團隊助摘“貧困帽”
學院領導班子和扶貧工作隊多次前往幫扶村了解情況,最終決定以當地純天然、綠色環保的原生態為特色,大力發展畜牧養殖、高山蔬菜種植以及配套農副產品的生產與加工。

學院先后與74戶貧困戶結對子、出點子、找出路,遵循“優勢互補,資源共享,互惠雙贏,共同發展”精神,按照“平等、互利、互惠”的基本原則,確定采用“學院(后勤服務公司)+村委+專合社+貧困戶”四位合一的模式助力幫扶貧困村發展蔬菜及種養殖產業,以此脫貧致富奔小康。

為引領貧困村的可持續發展,激發脫貧內生動力,學院在產業發展中融入經濟和文化的觀念,依據實際,為幫扶村定制了村域發展,產業發展規劃。農業、建筑、旅游、經濟等多個專家團隊深入村鎮調查研究,先后編制了《雷波縣茶產業扶貧發展規劃》(2017-2021)、《馬湖鄉唐家山村產業發展規劃》《普格縣五道箐鄉洛果村產業發展規劃》(2019-2050)、《洛果村庭院景觀設計方案》《雷波縣上田壩中心鄉馬史洛村村域產業發展規劃》《普格縣五道箐鄉洛果村村域產業發展規劃》等規劃。各種規劃為貧困地區的發展指明了方向,為脫貧摘帽插上了飛翔的翅膀。

項目投入可持續發展 技能致富鼓起老鄉“錢袋子”
資金是啟動項目可持續發展的土壤,也是撬動產業良性循環的必然投入。2016年至今,宜賓職院共計投入570萬元資金助力涼山州定點幫扶工作,并在此基礎上啟動了一系列項目。
為打造一條順暢的生產、合作、運輸、售賣的渠道,學院在“進”與“出”的問題中大動腦筋,不僅積極搭建網絡銷售渠道、鼓勵社會各界人士支持民族地方發展綠色產業,還有學校后勤服務公司通過規范采購,引導幫扶村的生產戶按照市場化運作流程、實行訂單生產。2016年底,一座“扶貧超市”在宜賓職院的校園里建起來了,幫扶村的農副產品在貨架上琳瑯滿目;此外,學院還多次開展“以購代捐”“以售代捐”活動,其中2018-2020年認購的涼山州農副產品金額就達到了120萬元。

在此基礎上,學院還結合村情戶情,積極謀劃“建基地、創品牌、深加工”,提供到戶、到校培訓及產業發展材料,引導貧困群眾發展家禽家畜養殖、蔬菜果樹種植、農副產品加工等生長周期短、見效快的產業項目。5年來,學院在當地實施了山羊、草莓、臍橙、花椒、枇杷等農副產品的標準化種養殖示范基地,同時開展了黨建活動室建設、建檔立卡戶住房建設補助、民宿廣場建設、支部聯建、愛心基金募集、住房改建改造、以購代捐、村域標識標牌及環境改造、文體下鄉等一系列項目。

通過項目的實施,各幫扶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當地老百姓感受到了學院技術幫扶、教育幫扶帶來的各種進步,脫貧攻堅工作全面進入加速階段。
智志雙扶儲備人才 培訓培養致富“明白人”
產業扶貧的成效立竿見影,但智力扶貧才是阻斷貧根的終極手段,同時它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,容不得絲毫松懈。在充分了解致貧原因后,學院便堅持“智志雙扶”的思路,致力于培養一批當地的素質型、技能型人才,使得扶貧工作不僅僅是外來資源的涌入,還能從當地、從內里產生凝聚力、向心力和號召力。

扶貧期間,學院發揮專業和人才優勢,制定了循序漸進的工作方案:村民開展集中培訓近30期,產業技術指導近50次,參與貧困戶超3000人次;編寫《種養殖實用技術讀本》1本,鼓勵村民閱讀和學習,并將部分種養殖常規藥品和材料都免費贈送給村民;按照宜賓市與涼山州區域協作共建協議,學院舉辦了多期“電子商務定制班”“物流定制班”“牧醫定制班”,共錄取“三區三州”和屏山縣學生3650名,其中1650名學生已經順利畢業,成為支持地方發展、人才供養的重要渠道;開展村組干部培訓培育“帶頭人”、鄉村振興培訓培育“明白人”、種養殖技術培訓培育“技術人”、幼教師資培訓培育“啟航人”等活動,累計培訓17299人次,對當地產業發展水平和農村治理能力有明顯的提升作用;對雷波縣農村婦女學員進行政策法規、家政、賓客服務、養殖、果樹、茶葉、農產品加工、生態農莊等專題講座和實操訓練,一方面為她們就業、創業奠定基礎,另一方面著力提升婦女修養、創業觀念和專業技能。

黨建引領、人才培養、產業發展等工作綜合發力,宜賓職院充分發揮職教優勢,為民族地區培養出了一批脫貧攻堅能手,外有助攻、內有動力,在奔小康的路上一個都不掉隊。